您现在的位置: 安徽农资流通网 >> 新闻中心 >> 协会新闻 >> 正文内容

协会新闻

供销总社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

    9月22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携手共建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协议的签署正式开启了农资传统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过程,为推动我国农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产业的升级换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技术保障,这也标志着双方在农资信息化领域的全面战略合作正式开始。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杨传堂出席了此次签字仪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会长顾国新,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阴和俊分别代表双方在仪式上签字并致辞。供销总社常务理事、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平主持签字仪式。

     供销总社是我国农村流通领域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中国科学院代表着我国实力最雄厚、技术最先进的科研力量,对于这一强强联合,双方负责人都寄予高度期望。顾国新在致辞中表示,农资产品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资保障和基础,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和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有着特殊且重要的意义。但农资行业长期存在着“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农资打假成本高、效果差,正规的流通企业品牌受损”等问题,这也是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农资现代流通网络必须解决的难题。为此,供销总社提出了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构想,并在下属农资流通企业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试点及总结工作,召开了农资质量追溯论坛,并最终确定了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资产品可识别、状态可记录、信息可查询、去向可追踪的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思路。但要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国家支持和技术的突破。其中,技术的可靠、成本的低廉、识别的简便,是推广质量追溯体系的难点和关键点。

    顾国新指出,供销总社与中科院之间的战略合作正是建立在农资流通行业的现实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雄厚支撑基础之上。将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引入农资流通领域,将推动农资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打假向事前防假的重大转变,为农资打假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农资商品质量,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此外,实现技术与产业应用的融合,对于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活跃农村流通,完善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农村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阴和俊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综合性的国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农业等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改造和新市场培育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机遇与挑战。中国科学院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开展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以及质量溯源关键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可携手共同推进集前瞻研究、技术开发、试验示范、产品推广为一体的农业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农民利益,推进三农建设做出贡献。

    据了解,双方将在7大领域开展重点合作,这些领域包括:农资物联网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农资商品质量追溯技术标准、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云数据平台、农资供应链商务智能系统、农资科技一体化服务系统、农资溯源智能化终端与设备、化肥商业淡储监测与管理系统建设。通过这些重点领域的合作,可重点攻克面向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的物联网工程系统集成技术和总体技术解决方案;建立农资溯源信息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等,确保不同地区、不同追溯技术模式下各种技术标准的统一;构建云数据平台,为农资产品溯源整体目标提供数据支持;为全国各地的农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等提供化肥、农药、种子的精准施肥与科学施药技术指导服务;为政府有关部门即时掌握化肥商业淡储的现状、保障农业用肥提供动态参考等

    在具体实施中,双方也将选取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在全国部分区域开展应用示范,逐步实现技术集成创新和产业孵化,为信息技术在农资行业广泛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社相关部局负责人,中国供销集团及相关企业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签字仪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