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安徽农资流通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内容

行业新闻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国农资!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农资合格率的最新消息是2016年发布的,主题是“近5年农资产品合格率不断上升”,说是2015年农业生产资料抽检合格率达到93.5%,是个好消息。

  但与此同时,一份不合格肥料名单却让人笑不出来。仅山东就有49家大中型企业的肥料被抽检出不合格,其中包括SKF/SDL等大型农化生产企业,问题大多集中在含量不足、标示不合格等。知名企业尚且如此,更不要提中小型农资企业了。

  (力争?合格率是可以争取的么?)

  也许有人会说,少个一点两点的含量,对农民种植没有太大的影响,可以被原谅;包装稍微夸大一下,主要是吸引注意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这样的事情无关大小多少,而关乎道德。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道德法庭,正如“辱母杀人案”中多数人都支持杀人者轻判,制假售假坑农害农之罪无关损害程度,而关乎是否明知故犯。

  而在我们农资行业,偷含量、夸大宣传等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一位农资公司老总面试业务员,还没等他发问,业务员就先发问:您给我几个含量?给经销商几个含量?给自己留几个含量?

  还没等这位老总反应过来,业务员看这位老总不懂行,连招呼都没打就扬长而去,后来这位老总才明白,原来业务员说的意思就是厂家做的化肥能偷几个含量,如果不偷含量的话,厂家没利润,经销商没利润,业务员自然也就没兴趣。

  “被侮辱”还是自取其辱?

  对农资来说,不管是化肥、农药种子、农机还是地膜,其最终的目标客户都是农民,那为什么农资行业没有出现做全部产品的农资人群体,也许以前有人尝试过,但基本上都作死或者转型做单品类了。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做化肥的就做化肥,做农药的就做农药,做种子就做种子。即使有化肥农药种子都做的,也不敢把全部的产品卖给一个农户。这是为什么?

  一位农资经销商直言:“不做全系产品,已经成为农资业的‘潜规则’,主要目的在规避风险。遇到问题,我们有话说。

  卖化肥的推给卖农药的,卖农药的推给卖种子的,卖种子的推给卖化肥的,没办法,谁也不想赔偿农民的损失。”那,农民的损失由谁来承担?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在农民的心里,农资人就变成了“收钱的时候笑脸相迎,出了问题一推了之”的“奸商”形象。

  许多农资人都在抱怨农民买化肥农药动辄就赊,不给钱还让送到家里,等收账的时候,找各种理由拖来拖去。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同理,“辱人者,人恒辱之”。我们农资人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把自己做到了这种境地,怨不得别人。

  面对侮辱,我们有能力说“不”

  农资,作为紧密依附农业这个产业生存的“特殊行业”,作为服务农民单一群体的“服务行业”,明确自己的位置至关重要,我们是服务农业的一个行业,服务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

  丰信农业总经理董金锋在一次讲座中说:“农资将死,服务永生”,正是对我们这个行业未来趋势的清晰判断。要改变“农资”在农民心中的恶劣形象,必须从服务开始,并贯彻始终。

  马云说:“眼睛盯上自己,自己门口的客户都没做好,就想做大做强,那是做不起来的。做生意,不要先想着做大做强,挣多少钱?而应该先想着做好自己的服务,做好门前的客户,做好自己的口碑。

  心里想着外面的客户,想着未来,这样脚踏实地地做,才会做下来。每天要对客户多了解一点,每天要对客户服务得好一点,每天把自己放在客户的角度上面去做,这个才是最高的真谛。”

  这段话,讲的是如何做生意,适用于所有行业,对农资来说,服务就是帮助农民种好地,管理好庄稼。如果抱着卖化肥和农药赚钱的心态去做服务,这不是真正的服务,我们依然无法摆脱“奸商”的形象。

  科技的进步、产品的更新、激烈的竞争,海量信息让农民拥有更大的购买权,有太多诱惑,让农民去更换服务商。

  农资经销商也需要升级自己的观念和思路,传统的客户服务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了,我们需要树立“客户成功”的理念。把农民省心省事增产增收的目标当成我们的目标,不断的优化产品和服务内容,最终,您收获的,是最忠诚的支持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