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肥企靠转型解“断气”难题
据史悦智介绍,中原大化依托中原油田而建,尿素装置采用意大利斯纳姆公司氨汽提工艺,年产能52万吨,日用气量达110万立方米,装置自投产之日起便一直饱受天然气供应不足之痛。“确实如此,我印象里《中国化工报》上与中原大化相关的新闻最多的就是又‘断气’了。”调研组成员、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说道。
“因为中原油田的天然气开采不足,我们的这套装置就一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一直到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我们才逐步解决了天然气供应难题。”中原大化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霖告诉记者。但近两年来随着煤改气和城市化的发展,为了优先保障民用气,中原大化被归为可中断供气的大工业用户,意味着工业用气一旦与民用发生冲突,工厂随时都会被断气,供气量存在较大缺口。每年中原大化都要为此停产检修2个月左右,这种检修大多出现在冬季。
为了摆脱供气不足的发展桎梏,中原大化决定延伸产业链向高端进军,打造尿素?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泡绵的新产业链,用高效益的产品填补装置低负荷运行的亏损。同时他们利用气头尿素产品几乎不含硫杂质,且缩二脲含量极低、纯度高等优点,以其为原料生产车用尿素,提高尿素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现在,中原大化尿素产品的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据史悦智介绍,今年1~7月公司已累计生产尿素27.8万吨,完成年预算的55.5%,产量同比增加1.9万吨,亏损面大幅收窄。在三大主营产品中,尿素已经实现微利经营,三聚氰胺盈利则较为可观。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充分肯定了中原大化的转型之举。他深有感触地说:“富煤、贫油、少气的中国能源格局让气头尿素企业在竞争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近年来又遭遇产能过剩的冲击,一些气头尿素企业纷纷倒下。在这种形势下,先天不足的中原大化不仅依然挺立,还积蓄力量积极谋求转型发展,并且表现出较为乐观的前景,实属不易。”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表示,遭受天然气供应及价格影响的典型化肥企业主要是中原大化和沧州大化。中原大化在尿素低谷期能够生存下来,得益于其在产品结构方面所做的调整,使产品逐渐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 上一篇: 硫酸钾不得不涨之“小三”的故事 下一篇: 我国主导的脲醛缓释肥料国际标准颁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