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安徽农资流通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内容

行业新闻

警惕农药登记双重风险

 中国农资网 2018年8月31日 18:38 来源:农资导报 【  
关键词:农药

 获准登记是农药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敲门砖,但拿到登记证并不意味企业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近期有关部门发出禁用几款高毒高风险农药信息的事例表明:农药企业在申请产品登记时要警惕品类和品质的双重风险,一旦产品被列入淘汰对象或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相关产品将被清理“出局”的同时,企业手中的登记证也将不保。

  首先,农药企业登记时要关注产品升级换代的共性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登记15年以上的农药有效成分达478个,占已登记农药总数的72% ,涉及产品占农药登记产品总数量的90%以上。客观上讲,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技术水平,这些产品登记时的门槛较低,安全性评价资料较少,而当这些产品从成熟期进入淘汰期后,其自身存在的风险的确不容忽视。随着人们对农药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已获准登记使用的农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价的再评审制度成为很多国家加强农药管理的通行做法。而在中国,对登记超过15年的农药品种进行周期性评价也被有关部门提上了日程,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已成为今后有关部门的重要监管内容。

  除了品类,每家农药企业还应关注登记时的特有风险——产品品质。

  目前,中国农药产品多达3.5万余个,平均每个有效成分有40多个产品登记,登记产品的同质化比例超过90%。严重同质化的背后不禁令人对现有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产生担忧。

  近几年,有关部门通报的农药监督抽查结果表明,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加入有害成分、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等生产劣质农药案件时有发生。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对劣质农药进行了明确界定,一旦农药企业生产劣质农药,除了面临赔偿、没收违法所得外,情节严重的将被发证机关直接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

  农药登记被誉为农药行业的准入门槛,而加强行业管理的首要之举就要从登记源头严把准入关。为此,笔者呼吁企业在获得产品登记后要密切关注产品品类的最新动态,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达标,让宝贵的登记证件实现应有价值。 (古玉)

友情链接